凤凰卫视主持人谈不做赶路人
不做赶路人,是尼雅葡萄酒所推崇的生活态度与情感,在快节奏的时代里,我喜欢你在路上的样子,这条路叫做不赶路。当不赶路的酒遇见不赶路的人,会有怎样的故事,让我们一起分享凤凰卫视主持人讲述的不赶路人生感悟。
——题记
“你的心,在赶路吗?”——胡玲谈不赶路
以前累了,周末昏天黑地睡两天就好。现在不行了。连续三周没休后,脖子居然先罢工,像是要断了一般,彻底动不了了。只有躺在硬木板床上,想象着原来三十多岁,就可以感受到自己六七十岁的状态。按摩医生很有神性的跟我说:“你这是脚跑得太多太快,脖子撑着头跟不上了。你想想啊,颈椎体积最小,负重最大,而且是身体唯一没啥肌肉包裹支撑的部分。没别的,放慢些脚步最重要……”白岩松那篇好著名的文章,说的是“中国人停下来,等一等灵魂”,我现在只能说,“停下来,等一等自己的健康”了。
上周出差,生怕堵车,提前出发,却一下早了两个小时。闲等中,没想到印象中一向只卖励志营销类书籍的机场书店,竟然有卖一直想看的胡紫微的新著,就在登机口旁的座位上一气儿读下。居然,都没有听到登机口的变更,也没听到催促登机的广播。只觉天色暗了,才急忙起身去问,竟然被告知飞机已经飞走。天,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在自己身上,只觉得无语到好笑。冲出去找行李,又重新改签,安检。换了平日,肯定得急的跳脚,但这次却只想,看来老天都觉得我安静读书的时间太少,再多增加两个小时。
等飞机终于降落时,一本书,从头到尾每个章节,都认真读过。真心说,好久没有这样了,每天从刷微博,到刷微信,满生活的,都是碎片状的。信息是碎片化,时间也是碎片化,其实内心慢下来,摒除繁杂纠葛,找到静下来的理由和方式,就能把这些碎片,组合成一个安静的空间,让自己也归于简单。满足于这一天,读完一本书的成就。
“我们都需要一把剪刀”——尉迟琳嘉谈不赶路
前几天看了一个动画短片,全程无对白,是一个女人,搬着椅子抱着毛线,来到山顶的崖边,风景最好的地方,开始织一条围巾。女人织的很快,看得出来是个编织的高手,织到合适长度的时候,她拿起剪刀准备剪断手工,剪的一刹那她停下了,看了看自己的作品,又看了看身边还有很多的毛线,她扔下剪刀,继续飞快的织了起来。随着围巾越织越长,另一端已经垂出了悬崖,织的越长,垂的越多,速度就越快,而女人也注意到了,但她还是要用自己编织的速度压过下落的速度,直到…直到她用完了所有的毛线,眼看着要坠落下去,她急中生智,用自己的头发作为材料继续编织。当然,这样她也改变不了和她最伟大的作品一起掉落山崖的命运,在下滑的时候,她拼命的找剪刀,却注定够不着了。
你的才华很重要,你的机遇很重要,你的斗志很重要,这些能决定你走上什么样的路。但是,你的剪刀更重要,它决定你能有什么样的结果。
我们都需要一把剪刀,时不时的提醒自己,不做赶路人。
“输了自己,赢了世界又如何?” ——姜声扬谈不赶路
什么是“赶路人”?个人理解,就是那些为达至功成名就或被社会接受,一路赶、赶、赶,过份努力积极进取,乃至不惜牺牲一切时间、精力、健康、自我尊严的现代人。
为什么有人愿意做赶路人?说穿了就是虚荣心作祟。在新加坡,当地人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叫"gia su怕输",是福建闽南语和普通话的综合体。在香港,广东话里又有一种说法叫"执输",从字面上来看,两者意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: 在一个资源有限高度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绝对资本主义社会里,一个人或一个个体因为担心落后,害怕"输"给他人,必须经常保持在斗争战斗状态,否则一旦被人超越,就会成为他人眼中传统观念里的失败者。
坦白承认,自己有时非常羡慕赶路人,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多么的努力有干劲有手段容易成功,而成功的光环总是那么耀眼吸引人。但上帝给我的命运安排,以及自己随遇而安的自由个性,总是逼得我不得不放弃做赶路人,迫使我必须放慢脚步。当下确实会担心:身边的人都在赶路,自己不赶路,岂不落于人后?这种心态,无形中给自己添加巨石般的压力。压力并非坏事,它能促使人类进步,协助完成一份工作或者激发无限创意。不过,为追求功名利益而一味的赶路,付出的代价承受的压力与最终的结果是否相匹配?每个人标准不同,至少就我个人而言,赶路的代价太昂贵,并且容易错过时间的锤炼,而事后也证明,没做赶路人的决定正确。
(以上内容选自尼雅葡萄酒合作伙伴——凤凰网)